新聞動態
news
新聞動態
從三三照相館的一張底片,到包鋼一號高爐的一爐鐵水,作為老工業基地,包頭培養造就了一大批老字號、老企業。這些耳熟能詳的老字號、老企業,是這座城市的記憶、名片和形象,已傳名中外,深深銘刻在包頭的發展歷程中,融入人們的工作生活里,每個人都不會忘記,也不應該忘記。
從1月5日起,《包頭日報》推出“發揚工匠精神,打造百年老店”系列專欄,以期進一步提高全市上下對老字號保護和振興發展的重視程度,激發各族干部群眾和企業咬牙苦干、艱苦奮斗、干事創業的精神品質,為包頭在新一輪發展中實現爭先進位的奮斗目標作出新貢獻。
今天,推出第十五期——《金鹿油脂:傳承“百年老店” 弘揚發展民族產業》
金鹿油脂
新中國成立初期,百廢待興。包頭市食品業沒有一家像樣的生產企業,食用油只有零散的35家民間油坊,基本上是用牲畜拉磨粉碎原料,人工鐵錘榨油,生產條件非常簡陋落后。
1951年5月,決定在包頭市東河區成立“包頭制油廠”,當時隸屬于“綏遠軍區后勤部”,是內蒙古具有工業化生產性質的油脂企業。
1953年劃歸地方包頭工業局,更名為“國營包頭制油廠”,承擔起了當時包頭市9萬人的食用油供應。
這就是金鹿油的前身。金鹿由此開始了與包頭人66年的緣分。
當年包頭制油廠的生產場景。
市場化考驗